胆囊位于肝脏的后方,形状像鸭梨,它不能分泌胆汁,只是胆汁的“仓库”。成年人的肝脏每天会分泌600~1200毫升胆汁,由水、胆固醇、脂肪、胆盐、胆红素等组成。未进食时,这些胆汁就会储存在胆囊内,胆囊会通过不停吸收其中的水和电解质来进行浓缩;进食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促进胆固醇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能中和胃酸、刺激肠道蠕动等。
然而,如果胆汁中有过量胆固醇、胆红素、钙,或胆汁变少了、变稠了,便可能会有胆红素钙盐或胆固醇析出,并与胆囊中的细胞碎片、金属离子等物质“抱团”,逐渐淤积、硬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结石。胆囊结石的诱发因素有很多,例如高胆固醇饮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胆道感染、寄生虫、过度节食、饮水过少、缺乏运动、长期服药等,女性比男性更易得胆囊结石。
值得注意的是,若经常不按时吃饭,尤其是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胆汁常常没有“用武之地”,只能长时间存留在胆囊里,而胆囊依旧会对胆汁进行“提纯”,致使胆汁浓度变高,胆固醇随之沉淀下来,最终成为结石。
在还未形成气候之时,胆囊结石通常不会兴风作浪,有些甚至会一直低调地待在胆囊中,终身都未曾带来不适症状。体检时发现这类结石,只需要遵医嘱定期做B超观察,同时保证规律进餐、科学饮食即可,不必彻底忌油荤,可适当吃些优质蛋白质或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如瘦肉、低脂奶、豆制品、鸡蛋清等,以维持正常生理需求。
有些胆囊结石则不太让人省心,会引发剧烈、阵发性的右上腹绞痛,有时还会牵涉到右肩背部。疼痛常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后、饮酒后、剧烈运动或颠簸后,因此常常被误以为胃痛。调皮的结石还会在胆囊中滚来滚去,摩擦胆囊内壁,使胆囊黏膜不停地破溃、发炎,引发腹胀、嗳气、厌油、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严重的有可能发展为胆囊癌。此外,若结石不小心卡在了胆囊颈,会让人疼得满地打滚;如果结石阻塞胆道引起胆汁排出不畅,会引起皮肤及眼球发黄,并伴有皮肤瘙痒;若不小心掉到胆总管里,还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
胆绞痛发作频繁、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有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手术。即便切除胆囊,我们也不会失去胆汁,因此不必过于忧心。在疾病发作期,还应忌食高脂肪、高胆固醇、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