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看点 > 正文

千年古乐百年世家 蔡剑芳:祖辈传了100多年的手艺不能丢失

2022-03-16 15:08:23    来源:泉州晚报    

咱厝小伙蔡剑芳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繁华的城市,而是回到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门头田中村老家,接过父辈的衣钵,当了一名南音乐器制作的师傅。他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祖辈传了100多年的手艺不能在我们这一辈丢失。”

千年古乐 百年世家

泉州南音乐器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及拍板,大都是由民间手工作坊一代又一代传承、制作的。在闽南地区,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受到广大弦友的广泛认可。该技艺已有100多年历史,蔡旭(1880年—1932年)从小学木作,13岁起开始制作南音乐器,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至今已传承至六代。

“蔡旭是木匠出身,从小到晋江安海谋生,学得了一手精湛的南音乐器制作技艺。”蔡剑芳今年27岁,他介绍说,蔡氏南音乐器以音色优美、经久耐用而闻名。第二代传人蔡火水制作的琵琶《爨桐》,现存于石狮群峰乐府南音社,还有一整套乐器现存于澳门南音社;第三代传人蔡炎成制作的琵琶《怀情》现为厦门南音乐团所使用。

蔡剑芳的父母蔡东鹏、苏美琼都是南音乐器制作大师,夫妻俩是泉州市级非遗传承人。2004年,泉州市展演团赴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剧院演出的泉州南音专场晚会大获成功,所使用琵琶均为第四代传承人蔡东鹏的作品。令人惋惜的是,2017年,蔡东鹏因病英年早逝。

丈夫去世后,苏美琼用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南音乐器制作世家。几年前,小儿子蔡剑芳大学毕业后,她把乐器工作室从安海镇迁回张坂老家门头田中村。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从小就有着南音乐器制作天赋的蔡剑芳,逐渐成长为一名乐器制作能手。

耳濡目染 传承手艺

“每天看父亲做乐器,看久了,很多都会了。”说起学做乐器的经过,蔡剑芳告诉记者,他从6岁起就玩父亲的刨刀和锥刀,在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熟悉了做琵琶等乐器的各个步骤,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蔡剑芳大学就读于泉州师范学院国贸专业,其所学的专业与乐器这个行业相差甚远。乐器制作很辛苦,是个体力活,而且赚不了大钱。对于蔡剑芳回老家制作乐器的选择,他的一些同学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婉言劝他“应趁年轻之际,到外面去闯荡一番事业”,但他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选择。

“父亲算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师傅,而母亲在镶金、抛光、打蜡等细节上做得比较好。”蔡剑芳说,平时他和母亲各司其职,明确分工,这样做起来速度也比较快。由于是手工活,一个月琵琶不过做六七把。父亲去世后,母亲才开始申报非遗传承人,于2017年成为非遗传承人。

工序复杂 选材讲究

张坂镇田中村的一栋民房是蔡剑芳的老家,也是他的工作室,他平时居住在镇里,只有制作乐器时,才会来到这里。一进入工作状态,这位双手戴着袖套的年轻师傅一脸凝重。只见他将桌上一把制作中的琵琶倒放着,右手拿起刷子,蘸了蘸黑色的漆,在琵琶背部轻柔地刷了几遍。等漆快干了,他拿出几包金箔,用小刷子一点一点地将金箔刷到此前已刻好的阴文上。几遍过后,“金声玉振”4个金色的篆书便明亮起来。这是琵琶制作中,外观部分的最后一道工序。

蔡氏南音乐器在选料上有严格要求,琵琶的原材料以梧桐木和杉木为主,梧桐一般选用存放20年以上的,而杉木则是越老越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都有,其中老房梁是最好的材质。而制作琵琶上的天、地、人以及四相、九宫等部位时,使用的是精选的进口贝壳类材料。

蔡剑芳介绍,琵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选料、打粗坯、打四绞仔孔、连接过山、胶合桐面、上漆、镶嵌、调音等十几道工序,非常繁琐,是一件细活,没有耐心的人无法从事这项工作。除琵琶外,蔡剑芳和母亲还做拍板、二胡、三弦、二弦、洞箫等乐器。而在制作琵琶、二弦、三弦的一系列流程中,最耗时、最难把握的要数安音位了,单是这一工序就要耗费长时间的精力,每次做完一把,还须反复试弹、调音,以确保弦乐器的高品质。

由于严把质量关,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平时需要乐器的弦友,都会提前预订,也有少部分自己带着原材料专门前来订制。令蔡剑芳感到欣慰的是,父亲蔡东鹏在世时,打破南音乐器制作技艺仅限于家族传承的老规矩,对外招收学徒,改变南音乐器制作危机,将这门古老的技艺世代传承下去。

上一篇:少年无故腰部疼痛被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最爱的篮球也不得不放弃
下一篇:最后一页